切磋琢磨 砥砺共进
——记“名师送课进坂田”活动
“采石他山,攻璞南荆”。为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名校“改薄增质”之路,贯彻落实衷敬高校长提出的“五个示范”发展大计,实现坂田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11月24日-25日,在集团教育教学部的精心组织下,“名师送课进坂田”活动在坂田部顺利举行。
此次“名师送课进坂田”活动由小学部送来5节示范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五个学科。集团及兄弟学部领导、同仁或亲临坂田部指导交流,或在线观看直播,共同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24日上午第一节,林景武老师执教二年级的科学课——《神奇的纸》。林老师就地取材,以自己的姓氏“林”拉开了本节课的探究话题“纸”。“一张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瞬间融入课堂。林老师顺势抛出探究任务“白纸放在架上能否承受木块重量”。他通过展示实验,启迪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再一一展示孩子们的探究成果,引导孩子们探索发现改变形状可以改变一张纸的性能。接着林老师又带来一张神奇的纸,孩子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再往上面滴水发现神奇的纸既吸水又防水,因此老师和同学们又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和实验:纸的防水原因?临近下课,林老师竟然站在一张用纸做的“凳子”上,让孩子们对“神奇的纸”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评课活动在集团教育教学部主任郭志鸿的主持下展开。先由执教的林老师向大家介绍这节课的设计意图,他提出:科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生长”的课堂,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小学部资深教师,全国科学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洋老师评课,他高度肯定了这节课,认为林老师的课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表现,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成长,也就是注重了集体的可视化,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学生生长”的课堂。坂田部小学科学学科主任覃柳特别赞赏林老师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发问,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及逻辑思维的培养。初中部杨红老师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评课,她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学生的探究过程等方面对林老师的课进行点评,认为林老师的课就是一节“神奇的课”。
上午第三节,袁圆老师执教一年级的语文课——《小小的船》。课前,袁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设计上,袁老师以优美可爱的简笔画导入新课,从最基本的拼音拼读入手,到叠词的朗读、句子的朗读、比喻句的训练、课文的背诵,由简入繁。在整个流程中,袁老师巧妙创设情境,通过富于变化的语调把学生代入,生动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读更多的生字。值得一提的是,袁老师的简笔画贯穿课堂始终,从新课的导入,到课堂的推进,再到学生的评价激励,均巧妙运用简笔画设计板书,最终形成了一幅星云拱月的美丽图景。
评课活动由坂田部教务处温荫明副主任主持。袁老师重点从“字、词、短语、句子的目标达成”、“诗文的品读”、“写字的指导”三个方面介绍了设计思路。小学部资深语文教师周其星从小学部打造一节“好课”的标准谈起,认为袁老师的课堂“三感”突出:课感棒,设计感强,美感足。这“三感”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完全融入了课堂,收获满满。坂田部小学语文低段学科主任陈国芳指出,袁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就是随时创设情境,从识字、朗读到写字、说话,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德育融进了课堂评价中,潜移默化引导孩子,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一步一步将课堂调控到理想状态。初中部语文学科主任余明发评价这堂课贯彻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理念,带给了他“美”的冲击,袁老师的个人魅力、语言魅力、思维魅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第五节,小学部邵琼老师执教二年级英语课——《My family》。邵老师通过手偶、图片和歌曲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全班跟读、大小声读和小组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词汇;巧妙创设各种真实的情景,通过半开放式句型让学生描述我的家人;图文并茂的Mind-map(思维导图)、形象直观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增强了课堂内容的吸收效果。邵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精湛的教学设计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部教务处副主任丛晓妍主持了评课环节。小学部英语学科主任周洁认为,邵老师的课堂设计精妙而扎实,教学目标合理,课程设计结构紧凑,讲练安排合理得当。坂田部谢媛老师对邵老师的教学热情深为赞叹,认为其授课内容及难度呈螺旋式上升,成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到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语言运用目的。其他兄弟学部的老师们线上线下积极互动,参与了评课。
25日上午第一节,徐晓芯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以中华美德歌为导入,巧用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总结出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等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探讨了“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配合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诚信与失信的认知。徐老师设置的“你倒我接”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信任与被信任的美好感受。徐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轻松愉快,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在她极富亲和力的引导下,同学们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板书设计以“诚信树”为主框架,诚信小妙招为树叶,极富生命力。
评课活动在集团教育教学部副主任李健的主持下展开。徐晓芯老师首先分享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授课感受。小学部孙迎春老师从“用好教材”和“养德行”两个方面进行点评,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同样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在辩、悟、化等过程中强化道德体验,提升道德品质,为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做出道德与法治课的应尽之责。坂田部杨波老师从“有序”“有神”“有生”三个方面进行点评,赞赏徐老师从课堂组织、课堂风采、关注学生等多方面展示了小学部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能和深切的教育情怀。坂田部田维老师和中学部罗贤珊老师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评课,也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午第三节,李倩怡老师为坂田部送教四年级数学课——《温度》。李老师用轻松愉悦“正话反做”的小游戏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以深圳、北京气温为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天气播报的内容,以此引出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温度计”学具和汇报展示,理解温度的意义;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温度计分界点零度意义的理解;以猜温度游戏结尾,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短短的一节课彰显了李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其极具亲和力和人文关怀的教师形象亦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的评课活动由坂田部副部主任、教务处主任吴立新主持。李倩怡老师畅谈了教学设计思路,分享了其数学教学理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化静态的知识作动态的处理,多给学生动手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小学部姜浪老师和坂田部谢岳冰老师都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肯定。姜老师认为,李老师将显性的知识内容和隐性的思维过程完美地融合起来,借助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谢老师认为,李老师极其注重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营造了民主宽松的氛围。吴立新主任总结指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具备一定的哲学高度,课堂的教学思路应基于生活的场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具备思维的梯度和教育的温度,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为期一天半的“名师送课进坂田”活动,在小学部和坂田部以及各部之间架起了沟通友爱的桥梁,让坂田学子如沐春风,让坂田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更为集团化办学“强大并行”的探索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文/王宇瑞 图/张鹏)